行業動態

當前位置:首頁>行業動態

《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一問一答” 

發布時間:2023/09/08

近期,生態環境部聯合中國科學院印發了《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針對文件執行過程中地方集中反饋的主要疑問,我們組織專家編制了“一問一答”,幫助大家進一步學習文件精神。


問:生態質量地面監測網絡的主要功能及建設內容?


答:生態質量地面監測網絡是生態質量監督監測網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有三方面:一是以植被為主的樣地監測,重點關注物種多樣性、群落結構及功能等,為評價生態質量提供支撐;二是遙感監測結果的驗證,提高遙感監測的準確性;三是為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生態問題識別與診斷提供支撐。


依據我部2021年印發的《區域生態質量評價辦法(試行)》,生態質量地面監測網絡主要獲取生物多樣性方面的數據,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以生態質量監測樣地為網絡核心,重點監測物種組成、群落結構及功能等。二是以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為區域中心,重點關注典型生態問題專題研究、生態類型變化現場校核,以及遙感監測結果的地面驗證。


問:《工作方案》如何體現監督監測定位,主要關注哪些內容?


答:生態保護監管不僅要說清全國、省、市等多個尺度的區域生態質量現狀及變化,還要提升主動發現生態破壞問題的能力,強化監督,提升監管權威。一是開展區域生態質量與變化的持續監測與綜合評價,積累生態系統監測數據,促進提升生態保護修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二是突出以問題為導向的監督監測,如針對資源能源開發、工礦企業等重點開發建設活動,以及各類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區等重點區域加強監督監測。


問:生態質量地面樣地如何布設?


答:生態質量樣地布設以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等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農田、城市等生態系統為輔;空間上重點關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等重要區域。采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法布設,首先根據我國不同生態系統分布,采用網格法確定樣地初步位置,在此基礎上根據生態問題突出區域和生態保護監管重點區域進行加密布設與調整,形成樣地布設初步方案;其次按照代表性、可達性、便于監測等原則,由各省開展樣地現場核實,形成各省樣地布設方案;最后由我部審核認定。


問: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如何布局?


答: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布設以《“十四五”生態保護監管規劃》明確的80個生態保護監管重點區域為重點,按照每個綜合站覆蓋范圍100公里左右布設。


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按照“自愿申報、擇優認定、統一標識、自主運維”的原則進行遴選。由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組織本區域的申報工作,鼓勵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中國科學院相關科研單位、地方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高?;蚱渌蒲性核摵仙陥蟆I鷳B環境部根據申報站點區位重要性及基礎條件情況,開展技術評審與遴選,經批準同意后納入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


問:生態質量遙感監測網絡如何構建?


答:生態質量遙感監測網絡以衛星遙感為核心,航空遙感為補充。目前我部衛星遙感已經基本具備了全國2米級衛星季度有效覆蓋一次,重點區域亞米級衛星一年有效覆蓋一次的能力,基本滿足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和生態保護紅線常態化監管需要。


《工作方案》提出“十四五”要進一步提升衛星遙感監測能力,一是要擴展多源多載荷衛星覆蓋監測能力,加大民用、商業亞米級衛星數據和雷達數據合作共享,逐步實現全國2米級衛星月度有效覆蓋一次,重點區域亞米級衛星季度有效覆蓋一次;二是加快推動生態功能、生物量監測相關的衛星立項、研制、發射及應用,提高植被覆蓋度、凈初級生產力等生態參數監測精度;三是加強光學衛星和雷達衛星影像生產處理能力,在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的基礎上,逐步擴展亞米級光學衛星、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的數據處理、信息提取、參數產品生產、切片地圖服務等功能,定期生產生態參數、地表變化和疑似生態破壞等多種遙感數據產品。


在航空遙感方面,一是要加強航空遙感監測能力建設,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根據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和空間分布合理配置無人機,重點增強中型、小型固定翼及旋翼無人機配備,同時配備高精度、輕量化、標準化的高光譜傳感器、激光雷達等專用載荷,開展全天候、定量化主動監測,提高主動發現問題能力;二是建立靈活機動、快速響應的航空遙感協同監測網絡,將省級生態環境監測無人機接入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無人機指揮系統,實現無人機同時在線、遠程調度、組網監測、實時回傳的能力。


問:衛星、無人機、地面等監測手段如何協同,在生態問題監管中各自發揮哪些作用?


答:衛星、航空無人機和地面等監測手段具有各自特點和技術優勢,共同構建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的生態監督監測能力。


衛星遙感監測主要優勢是大范圍、全覆蓋,可以及時監測地表變化,發現生態破壞問題,是生態問題監管的主要手段;無人機具有機動靈活、快速響應的優勢,可以搭載可見紅外、高光譜、激光雷達等載荷,對重點區域生態破壞問題線索和生態類型變化開展實地核查和技術校核,為生態破壞問題核實、遙感參數驗證等提供數據支持;地面監測主要通過視頻監控、走航巡視監測、樣地監測等手段,對重點敏感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人為干擾活動,以及生態退化等生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