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90241118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產品中心
成功案例
行業動態
廠區展示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

行業動態

當前位置:首頁>行業動態

化工廠污染地塊怎么就能成為土壤修復的“天花板”? 

發布時間:2024/06/20

把污染地塊進行土壤修復并不罕見,但在土壤修復中,如何做到綠色低碳修復?這是一個有關土壤新生的故事,也是一個“負碳公園”的建設案例——在昔日化工廠污染地塊上建起“城市綠肺”。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有關負責同志就《關于促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綠色低碳修復的指導意見》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提到了這個案例的名字:城市綠心森林公園。

在日前舉辦的“新質生產力賦能綠色發展”成果發布會上,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榮獲“2023綠色設計國際大獎”。那么,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有怎樣的蛻變故事?


增碳>耗碳,“城市綠肺”全力加速


2024年,當城市綠心公園入選國家能源局首批23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處長劉明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每年增碳6200噸,自身消耗碳3300噸,是一家標準的‘負碳’公園”。

無論是初始的規劃設計,還是后來的施工建設、運營管理,綠心森林公園的建造者,無不把“低碳”理念貫穿建設始終。

從建設之初,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就以近零碳排放城市組團為目標,開展能源系統規劃,重點發展地源熱泵、太陽能光伏發電等新型能源利用方式,實行能源互補。同時,城市綠心低碳能源智慧運營管理平臺上線,對能源系統運行、能耗實時監測、節能分析和遠程調控。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到41.2%,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556噸,相當于約20平方公里森林(約兩個綠心公園)每年的碳匯。

經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認證,北投集團建設運營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第一年,園區產生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通過公園內喬木植被產生的碳匯量進行了抵消,實現了碳中和。

在解決曾經遺留的土壤污染問題時,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有效融合工業騰退場地綠色管控與園林造景,以科學審慎的態度,實施“生態阻隔、生態恢復、綠色評估、應急響應”的“3+1”綠色可持續的生態環境管控措施,保障城市更新后土地安全再利用,實現還綠于民。

北投綠心公司游客服務部副部長運向杰向記者介紹:“我們對外圍老舊廠房等低效資源進行保護性利舊更新,植入城市功能,溯源場所文脈,保留場地記憶梳理整合場地內存量老舊廠房,對其進行價值甄別,保留具有特色的建筑形式、主體結構、空間等并進行更新再利用,植入公共服務、體育文化、休閑娛樂等城市服務功能,延續場所記憶同時,煥發老舊廠房的全新活力。”

例如,重點對三組廠房建筑群及其構筑物進行特色化改造利用:將東亞鋁業廠房改造為運動館、體育主題酒店、餐飲及配套服務功能;將東光實業廠房改造為網球主題酒店并配建網球中心;對造紙七廠的六棟建筑進行保留,創建“首都公共藝術創作基地”。

如今,森林入城,城在林中。占地萬畝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讓綠色低碳成為當時無愧的“底色”。


主打生態,“保育核”有大作用


“一窗、一木、一景,我們精心選取‘知時節’的24種植物,植入24節氣林窗,讓市民在欣賞自然生態景觀的同時,也增進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感受。”運向杰說。

綠心城市森林公園兼具生態美與人文美,還采取了近自然山水系的塑造手法和大尺度的植物組團配置,在園區內栽植各類喬灌木植物近百萬株,讓園內春有桃李、夏賞梧桐、秋觀銀杏、冬韻蒼松。

從開園至今,公園內土壤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不斷提升。

運向杰介紹,“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以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的問題,創新地提出了建設‘生態保育核’的概念,在被原東方化工廠輕微污染的區域周圍設置軟隔離生態緩沖帶,營造層次豐富的植物群落生境和優質的動物棲息空間。”

隨著區域內生態環境恢復良好,公園內的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原來銷聲匿跡的植物群落和野生動物開始在此繁衍生息。運向杰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著前段時間小鴛鴦孵化的影像視頻,“2021年開園時,我們在福澤湖放飛了24只鴛鴦,今年剛剛有一窩小鴛鴦孵化出來了,一共有18只。最近,素有‘水鳥中的大熊貓’之稱的青頭潛鴨也來到了我們福澤湖”。

“除了像喜鵲、麻雀這樣常見的動物,黑翅鳶、貓頭鷹等保護動物也在我們保育核安家了。”運向杰說。“生態保育核”仿佛一座生態島,野生動植物在這里安家落戶。用自然的偉力修復自然,生態群落演替進入良性循環。

環境監測結果顯示,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空氣負氧離子年平均值可達3700個/立方厘米,高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空氣中負氧離子標準濃度以及北京市區負氧離子平均值。

百萬喬灌樹木、百種鄉土植物、四季景觀大道……如今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以綠脈鏈接現代化大都市發展的脈搏,每一次跳動,都洋溢著活力和動能,也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寫下了新的注解。